孔勇,现任杭州青玥合成部分项主管。2018年加入杭州青玥,曾连续3年评选为杭州青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“优秀员工”荣誉称号。
十年磨一剑,一寸寸磨,一分分进
大学毕业以后,孔勇便以满腔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投身于制药行业,至今已近十年。2018年7月,孔勇加入杭州青玥合成部,刚入司的那段时光,对他来说尤为难忘。彼时,杭州青玥正处于新领域的拓荒时期,面对一个全新的局面,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,孔勇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,从不退缩,迎难而上,全凭着一股死磕到底的劲儿去闯,因而总是付出超出常人的心力,一不小心就成了“工作狂”。
孔勇坦言,能进入杭州青玥是一种幸运,要用成绩证明不会辜负公司的期待。六年以来,孔勇凭着一股韧劲和钻研肯学的精神,参与了TAF、LSJL、PBXL等多个仿制药项目的研发,这些项目均成功获得了生产批件。
做研发工作最怕坐不了“冷板凳”,耐不住寂寞。一个仿制药项目的开发周期是1-3年,就像是磨一把宝剑,需要一寸寸磨,一分分进,过程很煎熬,开花结果的日子是幸福的。
随着对工作的逐渐熟悉,孔勇从最初的实验员逐渐成长为如今的项目主管,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,他不仅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,如工艺、分析和项目管理,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优化工作流程,学会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寻求解决方案。
聚焦瓶颈,创新中“破局”
赤诚、认真就像是孔勇身上的标签,倘若提起“埋首于研发项目中,步履不停,深耕细作,在探索与发现中不断拓展知识的边界”,或许你第一个会想到他,这成了他多年来的形象特征。在杭州青玥稳扎稳打的六年当中,孔勇一直秉持着“高效 奋斗 创新 共享”的价值观,以实干践行初心。
“APTA是我作为项目主管后承接的第一个项目,那时候,为了规避原研专利路线,我们决定挑战自己开发一个新的工艺,我和团队成员反复评估路线,大胆创新突破,加班加点、周末无休是常态。在项目冲刺的最后关头,团队成员更是连续一个月'超长待机',与项目进度'死磕',终于确保了APTA的质量符合申报要求。”
孔勇回忆起往事感慨颇深,这种心里没底的感觉,他经历过许多次,每次都是咬住牙继续向前,总能慢慢看到曙光。
深入到项目中,很多问题需要直面解决,这很考验孔勇的快速应变能力。APTA项目前期评估申报路线时,孔勇团队优先尝试原研路线,但是原研粗品的除杂过程会引入新的杂质,新杂质难去除且存在放大效应。孔勇凭着对项目的理解,对工艺进行了调整,经过多次实验,开发并确定了精制除杂工艺,在不引入新杂的情况下,也能够除去现有杂质,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符合申报要求。
行动不止的劳模,享受挑战的多面手
在日新月异的行业浪潮中,孔勇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航行者,快速推进着每一个项目的进展。从项目转型的起点开始,他就深感工作的挑战日益加剧。然而,他凭借着敬业坚守和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,一次次攻克技术难题,使得诸多项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。
面对项目时间紧、任务重的压力,孔勇展现出了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。从团队建设到需求分析,从开发到测试,他亲自把关每一个环节,不容出现一丝差错。他的严谨和细致,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高质量完成。为了提高专业水平,孔勇始终保持着迎接挑战的倔劲,“谋划”着将申报资料撰写事项研究透彻。他上班时间在实验室沉浸式工作,空闲时间看书、钻研国内外文献,时时刻刻心心念念的都是项目。在APTA、SLPG项目中,字典般厚的申报材料,孔勇字字斟酌……他带动整个团队在学习中进步,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,确保每个项目能够被合理评估、快速批准。
值得一提的是,孔勇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出色,在家庭中同样是一位有责任感的好丈夫和好父亲。2023年12月,他的女儿出生,为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喜悦和挑战。白天,他全身心投入工作,迎接各种挑战;晚上,他回归家庭,继续挑战奶爸带娃的新角色。他的妻子感慨道:“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,他都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。女儿刚满6个月,他每天下班回家后都会主动做家务,照顾女儿。有一次他因工作去外地出差,那几天我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倒过垃圾,连小区垃圾桶的位置都不清楚。”
不满足于现有状态,不停滞于当前水平,追求卓越,敢于创新。孔勇富有干劲、闯劲、钻劲,他按下研发创新“快进键”,开辟破局发展“新赛道”,跑出行业引领“加速度”,坚定创新自信,以奋斗者姿态谱写人生辉煌,勇攀研发高峰。